十三部門部署規(guī)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

2022年12月30日 00:47  新華網(wǎng)

 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近日印發(fā)關于規(guī)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,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作出系統(tǒng)部署。意見提出,到2023年6月底,各地非學科類培訓政策制度體系基本建立,常態(tài)化監(jiān)管機制基本健全,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基本解決。

  意見規(guī)劃,到2024年,非學科類培訓治理成效顯著,家庭支出負擔有效減輕,非學科類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,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升。

  意見明確,非學科類培訓內(nèi)容應符合培訓對象的身心特點和教育規(guī)律,不得開設學科類培訓相關內(nèi)容。培訓時間不得和當?shù)刂行W校教學時間相沖突,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:30,線上不得晚于21:00。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要堅持公益屬性,實行明碼標價和信息公開。培訓收費實行指定銀行、專用賬戶、?罟芾,不得使用培訓貸方式繳納培訓費用,鼓勵采取先提供培訓服務后收費方式運營。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、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,且不得超過5000元。

  根據(jù)意見,各地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業(yè)人員必須具備體育、文化藝術、科技等相應類別的職業(yè)(專業(yè))能力資質(zhì),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在崗教師(含民辦中小學在職在崗教師),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(guī)定。

  意見還要求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,促進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。改進體育、藝術中考測試內(nèi)容、方式和計分辦法,扭轉(zhuǎn)片面應試教育傾向,切實加強過程性考核,弱化選拔功能,注重對學生運動習慣和藝術素養(yǎng)的培養(yǎng)。不得將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結果與大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鉤。各地根據(jù)需求可以適當引進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參與學校課后服務,要堅持公益性原則,引進的培訓項目費用標準要明顯低于培訓機構在校外提供同質(zhì)培訓服務的收費標準。